Gordon Baty的《Entrepreneurship: Playing to Win》一書啟發了他創業。他就讀中大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時接觸到這本書,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 不過,他仍要花七年時間才能實現夢想。他最初猶豫不決,因為不捨得辭去香港電訊的高薪厚職而去闖未知的領域。妻子對他創業有很大保留,就連黃大仙也勸他臨崖勒馬。 幾年後,他終於決定放膽一試。這次,他信心十足,不用再徵詢親友、專業人士和黃大仙的意見了。 冠軍科技有限公司就此誕生。 簡文樂認為領導能力就等同創意及承擔,真正的領袖是不怕承擔的。他的成功之道以他英文名字的首個字母(Paul ML Kan)而組合,可以總結為4P-3M-2L-1K: 4P: 眼光 (Perspective)、目的 (Purpose)、坐言起行 (Pro-activity) 和堅持 (Persistence) 他告誡所有想創業的人,必須緊記生命中所有有價值的事情都伴隨著困難,事前必須小心計劃。他的策略是在市場推廣方面採取非常進取的態度,財政上則要審慎處理。他必須要有五年的營運經費才會創業,不像普遍的顧問般認為兩年半的經費已經足夠。 為甚麼呢? 因為世上的變數太多。買家、員工或不可抗力都有影響,當然不少得的是外圍因素,例如八七股災(1987)、天安門事件(1989)、中東危機(1990)和亞洲金融風暴(1997)……變數著實是太多。 他認為做生意就如下棋一樣,要先想好未來幾步如何走。不要輕言放棄,因為很多時候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得到收穫。 簡文樂在二零零三年六月二日舉行的《與CEO對話》節目中與中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及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同學和校友分享上述心得。該節目由中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及香港電台合辦,並獲得有線電視協辦。 他認為沙士事件對香港有利有弊。現時機會成本較低,有利創業。一名精通資訊科技的銀行界專才,倘若有十年經驗,可以嘗試租用一間甚或半間辦公室成立自己的公司,協助其他公司以資訊科技推廣服務和產品。 他表示香港政府應該多些協助新晉創業家。方法之一是放鬆管制,讓他們在家居設置商業辦公室。 他總結了新加坡、中國和香港的競爭優勢: 他說:「但政府做得不夠。其他國家多有『催化劑』去吸引投資,比如新加坡就有經濟發展局全力協助投資者,香港卻缺乏類似措施。」 他的成功之道是在適當時候出現在適當地點。中國正值改革開放,機會無處不在,但大多數人都不敢北上闖一闖。他有信念,又有決心,並且找到了縫隙市場,決定售賣無線軟件產品。 關於發掘和挽留人才,他認為與其去追求那些已經成名的人才,不如自己去「尋寶」:找塊石頭,再慢慢去打磨和塑造,讓他變成寶石。這樣做法一來較便宜,二來較有滿足感和有趣。他強調:「你身邊其實有很多人才。」 他促請聽眾凡事都要看積極的一面,並且必須順應良心。擁有一顆貢獻社會的心是相當重要的。 簡文樂不僅有出類拔萃的才華,更有社會良心,實為我們的典範。他的履歷長達五頁,包括多項來自香港、法國和日本的獎項。他也為香港和中國地區提供多元化的專業、商業和社會服務。他更坦承自己最大一筆的個人支出正是捐款予慈善機構。 簡文樂先生擔任嘉賓的一集「與CEO對話」已於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五日在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並於香港電台網頁(http://www.rthk.org.hk)同步播放。有線電視新聞一台亦已於六月二十三日(星期一)播出。公眾可以在以下網站索閱之前數集的資料和圖片:http://ihome.cuhk.edu.hk/~b845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