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者只須在前臂配戴「表面肌電感測器」,便能令機械手模擬其手部動作。感測器能透過皮膚,檢測肌肉收縮時所產生的微弱電訊號。不同速度及力度的手指動作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電訊號,透過分析這些電訊號的特徵,再傳送到網絡另一端的機械手上,機械手就能實時重複人手本身的動作,達致傳遞動作及觸感的目的。 劉雲輝教授構思機械手時,對象原來並非年輕網民,而是長者及小孩。「不少家庭因為居住環境限制或移民等原因,逼不得已與年老的父母分開居住。雖然通電話可以表達關心,但總不及撫摸更能表達關愛。網絡機械手的發明讓長者跟兒孫不受地域限制,隨時觸摸及牽手,表達實在的關愛與支持。」 劉教授表示,該系統可以進一步應用於遙距監察中風病人,以及手部物理治療服務上。「定期的物理治療能改善受中風影響的手部的活動能力。透過這個系統,病人可以在家中接受物理治療,無須長途跋涉到醫院,省時方便;而戴在手上的『表面肌電感測器』更可檢測手部肌肉收縮的情況,幫助醫生監察康復進度。」 網絡機械手由去年9月開始研發,正於美國及國內註冊專利,稍後將會增設檢測及傳遞手溫的功能,令機械手有人手一樣的溫暖感覺。現時該系統的製作成本約為五十美元一套,劉教授期望大量生產時可將成本降至三十美元。 網絡機械手連同其餘十一項中大最新的科研項目,將於本月13至16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國際資訊科技博覽」中展出。其他展出項目包括:手機網絡流量加速裝置、高質去除相片動態模糊技術、網上多語言搜尋引擎等。展覽詳情如下: 日期:2010年4月13至16日(星期二至五) 2010年4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