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P R E S S   R E L E A S E
新 聞 發 報

English Version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到訪香港中文大學
與中大合作發展高產優質雜交水稻


 


  為解決中國乃至全球所面對的糧食問題,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卓越學科領域植物及真菌生物科技中心、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華人科學家透過結合傳統育種技術及嶄新生物科技,合作發展新一代的雜交水稻。獲世界科學及農業組織冠以「雜交水稻之父」稱號的袁隆平教授,將於七月二至五日到訪香港中文大學,除落實有關改良中國雜交水稻的合作研究計劃外,亦會應邀擔任偉倫訪問教授,作公開講座介紹中國雜交水稻的最新發展。

  袁隆平教授現為中國工程學院院士及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教授從六十年代開始利用雜交技術提高水稻產量,成果裴然。基於他對世界糧食生產與農業科學發展的巨大貢獻,袁教授贏取了無數的獎項,包括國際上具崇高榮譽的「日經亞洲大獎」,去年更獲授中國首次頒發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要糧食。正如雜交玉米一樣,雜交水稻大大提高了它的生產量。現時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約佔中國水稻總種植面積的百分之五十,產量更達全國水稻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七。袁教授所培育的雜交水稻較常規水稻的產量平均高出百分之二十,增產後每年可多養活一億人,經濟價值高達一千億人民幣。

  為進一步提升中國雜交水稻的產量、質量及抗逆的能力,袁隆平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辛世文教授、林漢明教授及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古森本教授正進行一項大型合作研究計劃,通過引入先進生物科技和破解水稻的遺傳基因密碼,結合傳統育種技術,推動二十一世紀中國雜交水稻改良工程。利用傳統技術,袁教授預期新一代超級雜交水稻產量將較現時的雜交水稻增加百分之十至十五。在這基礎上,生物科技的應用將可進一步增產百分之十。

  辛世文教授於一九八零年成為全球首位成功複製植物遺傳基因的科學家。歷年來辛教授致力運用生物科技改良植物的品質及營養價值。古森本教授擅長於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去年便成功把粟米中控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基因轉移至水稻中,水稻的光合作用效能與產量因此增加百分之三十。林漢明教授乃研究植物代謝工程及抗逆性分子調控方面的專家。

  這項由中、港、美三地華人科學家攜手合作發展的國際性研究計劃,標誌著新舊科技的結合及傳統育種家與植物分子生物科學家的協作。同類型的研究計劃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農業技術發展的新趨勢,為未來中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糧食需求提供技術儲備及貢獻。

二零零一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