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利用超聲波診斷腕管綜合症
新方法更方便、有效和便宜
腕管綜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簡稱CTS)常見於鍵盤使用者及孕婦。病徵為患者的手部、腕部或臂部感到疲勞、痛楚、僵硬、抽筋、麻木或有刺痛感。每1,000人中約有一人會患上腕管綜合症,估計本港每年有7,000個腕管綜合症新症。
診斷腕管綜合症是利用一連串的癥狀及進行徹底的神經生理評估(neurophysiologic evaluation)加以確定,不過,後者的費用昂貴,做法繁複,因此輕微的病患者往往受到忽視或得不到合適的醫治。
大部分的腕管綜合症病患者皆能徹底康復,他們只要改變(一)重覆性動作的模式、(二)進行動作的頻率、(三)進行動作之間的休息時間,便能避免腕管再次受傷。一般人認為腕管綜合症並非嚴重病症,其實腕管綜合症可以在突發的情形而迅速逆轉,導致肌肉退化,嚴重者更有機會引致雙手失去工作能力。由此可見,及早診斷腕管綜合症及進行醫治極其重要。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近利用嶄新超聲波方法診斷腕管綜合症,準確性高,有助及早醫治腕管綜合症。研究顯示超聲波診斷腕管綜合症的敏感度高達89%。是項研究的成果會在今日出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關節炎及風濕病》(Arthritis & Rheumatism)中發表。
是項研究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研究對象為35名腕管綜合症患者及35名正常人士,平均年齡為44歲,由於腕管綜合症的患者大多數為女性,故今次研究的對象皆屬女性。每位對象均需接受超聲波檢查雙手位於腕底的正中神經(median
nerve),該神經主要控制姆指、食指及中指。為減少研究的誤差,參與是次研究的對象全部由電腦隨機分配編號,並由同一位超聲波醫生負責所有的檢查。
結果顯示,患者及正常組別的超聲波檢查結果有顯著的不同,尤其是在兩組人左右兩腕的腕管附近的正中神經橫切面上,分別更為明顯。
「這項研究顯示超聲波應用在腕管綜合症的診斷上,可能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正中神經經過前臂遠側至手掌時會改變其口徑和形狀,如果能夠在量度技術和位置訂立一套可靠客觀的標準,將有助日後的研究發展。」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王紹文醫生說。
研究的結果令人鼓舞,研究人員現正加強進行超聲波與神經電生理(electrophysiologic)及磁力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檢查腕管綜合症的比較。
「目前,影像檢查在診斷腕管綜合症的應用並不明確,而大部分患者甚至未曾進行任何影像檢查,」王紹文醫生續道:「磁力共振能更清楚顯示腕管邊緣、韌帶周邊及神經水腫,但是超聲波診斷腕管綜合症比磁力共振優勝的地方,在於更方便、省時及成本更低。」
二零零二年七月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