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格里茲教授在講座上指出,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對全球經濟帶來重大影響,但認為這並非零和遊戲,相信中國的成功能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穩定。他又表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國帶來了機遇,包括開拓世界市場、資金與科技的流入等;但同時亦意味著中國要進行多方面的變革,例如提高國內生產力,而其銀行及財金機構亦應更切合市場經濟。 史迪格里茲教授表示,發展中國家意識到以美元作儲備貨幣的風險,對全球儲備制度亦日益不滿。他認為,在改革此儲備制度的過程中,中國將擔當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產生示範作用,她亦可透過雙邊貿易協議等,協助建構一個更公平的全球貿易制度。他又指出,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和製造污染,應該承擔責任,採取可持續發展措施,並協助達成減低污染物排放的全球協定。 史迪格里茲教授為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大師,以研究全球經濟政策著稱。他曾於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執政時期,出任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為白宮出謀獻策;後於一九九七至二零零零年間,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高級副總裁。史迪格里教授對世界各地經濟決策過程有深入了解,經常就亞洲和拉丁美洲之金融風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情況、貨幣政策,以及全球化問題,提出精闢獨到之見解。 史迪格里茲教授學術成就卓越。他開創了「資訊經濟學」這一門新經濟學系統,分析在資訊不對稱下出現的情況,並提出逆向挑選、道德風險等嶄新觀念。這些理論,現已成為學術界以至政策分析員的常用理論。二零零一年,史迪格里茲教授與斯彭思教授(Professor A. Michael Spence)及阿克洛夫教授(Professor George Akerlof)一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對資訊不對稱的市場分析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 此外,史迪格里茲教授出版的經濟學教科書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為全球多間大學採用;而他二零零一年的著作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為世界暢銷書,已被譯成廿八種語言。 史迪格里茲教授一九四三年生於美國印地安納州,一九六七年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現任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一九七九年,獲美國經濟學會頒發John Bates Clark獎。 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二零零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教授。 史迪格里茲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