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聞稿目錄
返回首頁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發表
市民對政制發展意見調查(第二次)結果
引言
十月十九日,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發表第五號報告,就二零零七年行政長官及二零零八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提出一套建議方案,引起社會廣泛的迴響。民主派直接質疑方案欠缺普選時間表,與民意相違,不能接受,並號召市民於十二月四日上街遊行反對政改、爭取普選。但政府則引用其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強調,有五成五的市民支持政府建議的方案。十一月三日,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管治研究組發表了一項於政改方案公佈後(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進行的電話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六成五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在現階段制定普選時間表,但同時也有五成九的受訪者表示接受政府的政改方案。十二月四日,數以十萬計的市民參與了民主派號召的遊行。為了瞭解市民在遊行後對政改問題的最新看法,管治研究組隨即於第二天(十二月五日)進行了第二次民意調查,並於十二月七日完成。這次調查同樣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共成功訪問了924位18歲或以上的成年市民,成功回應率為50.8%。以924個樣本數推論,將可信度(confidence level)設於95%,這次調查的抽樣誤差約為正或負3.22%以內。與上次的調查的做法一樣,在進行分析前,我們先將調查資料加權處理,以減低調查樣本偏離全港真實人口分佈情況所可能引致的偏差。加權的過程主要按政府公佈的2001年人口普查所得的全港陸上人口中18歲或以上性別及年齡為基礎,將調查樣本的有關分佈與人口普查的分佈作比例性的調整。調查結果摘要如下。
(一)對委任區議員的意見
• 第五號報告的一個主要建議是將全體區議員加入選出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和選出新增的五席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即區議會方案。對於這個建議,有35.1%的受訪者認為只應包括民選區議員,認為應包括委任及民選區議員的有32.3%,而認為根本不應採用區議會方案的則有19.5%(見表一)。有關的結果顯示,經過一個多月的討論之後,受訪者對應否讓全體區議員加入選委會和選出新增的五席立法會功能議席的態度仍存在分歧,政府的立場並未得到大多數市民的支持。
(二)對普選時間表的意見
• 有66%的受訪者認為政府的政改方案應該包括雙普選時間表,較上次調查微升了1%,表示不應該的有23.6%,較上次調查減少了2.4%(見表二)。此外,有68.4%的受訪者表示應在2007/08年或2012年實行雙普選,與上次調查的結果相近(見表三),反映市民希望盡早實現雙普選的訴求依然強烈。事實上,有高達78%的受訪者認為實行普選對香港有好處,認為沒有好處的只有9%(見表四)。
(三)對政制改革步伐的意見
• 對於現時政制改革的步伐,有52.3%的受訪者認為適中,較上次調查微升了2.3%,認為太慢的有37.7%,較上次調查則微降了1%,而認為太快的有3.5%,較上次調查微降了1.2%(見表五)。
(四)對政府政改方案的接受程度
• 對於政府建議的政改方案,包括選委會人數由800人增至1,600人,並加入全體區議員,以及立法會議席由60席增加至70席,當中新增的5席由直選產生,另五席由全體區議員互選產生,有49.9%的受訪者表示整體上接受此一方案,較上次調查顯著下降了8.9%,表示不接受的有28.9%,較上次調查上升了5.3%(見表六)。換言之,經過一個多月的討論和大遊行之後,接受政改方案的市民有所減少,但仍維持半數,較反對的多出很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回答接受的受訪者當中,有42.8%表示「接受」的意思是指「欣然接受」,較上次調查增加了10%,表示是指「無奈地接受」和「沒有甚麼感覺」的分別有20.3%和35.1%,較上次調查減少了7.4%和1.7%(見表七)。簡言之,儘管現階段仍有約半數市民接受政府的政改方案,但當中有五成五的接受者並非「欣然接受」,值得政府正視。
(五)對民主派可能否決政改方案的意見
• 對於民主派認為如果政府的政改方案不包括普選時間表就會否決政改方案,有56.3%的受訪者表示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表示同意/非常同意的有35%(見表八)。換言之,過半數市民對民主派現時以否決政改方案迫政府交出普選時間表的策略有所保留,這多少顯示市民的妥協心態似乎較民主派為強。還須注意的是,當被問到若政府的政改方案遭立法會否決哪一方需要負最大的責任時,最多受訪者選擇的是民主派(28.7%),然後依次是特區政府(23.8%)和中央政府(20.4%)(見表九)。
(六)民意對政制發展的影響
• 有46.1%的受訪者認為民意在這次政制發展檢討中完全沒有或沒有甚麼影響力,較上次調查顯著下降了7.7%,認為有幾大或好大影響力的則有45.9%,較上次調查顯著上升了9.1%(見表十)。顯而易見,在過去一個多月中,市民對政制發展的無力感出現明顯的下降,這可能是十二月四日的遊行有數以十萬計的市民參與,增加了市民透過大型的集體行動影響政府的政改政策的信心。不過,我們的調查同時發現,只有36.9%的受訪者認為十二月四日的遊行會/一定會加快香港的民主化步伐,而認為不會/一定不會的則有52.3%(見表十一),反映這次遊行對市民的影響頗為溫和。
總結與建議
• 政改方案未獲多數支持,必須進一步修訂。經過一段時間對政改的討論,政府提出的方案的接受比率從近六成下降至五成。雖然接受方案的市民比不接受的為多,但政府已難以說「大多數人」支持方案。政府必須進一步修改此方案,方能獲得較廣泛的支持。調查顯示,支持包括委任議員的「區議員方案」的受訪者只有三成二,認為只應包括民選區議員的卻有三成五。可見委任制已失去大多數市民的支持,應立刻廢除。
• 支持爭取時間表,但不願因此拉倒政改。有六成六市民認為政改方案應包括普選時間表,更有六成八市民希望在2012年或以前實行雙普選,這不僅反映市民的普選訴求強烈而迫切,也反映民主派對普選時間表的堅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雖然如此,只有三成半的受訪者支持如果政府不將普選時間表加入方案,民主派便應否決方案,反對此做法的達五成六。由此可見,多數市民雖支持民主派對普選時間表訴求,但並不支持因此而將政改拉倒。故此,為了回應民意,政府和民主派均有責任就普選時間表進行磋商,尋求折衷解決辦法,推動政改向前。
• 方案如不獲通過,政府負最大責任。假如改政方案不獲通過,有四成四市民認為責在政府(當中特區政府佔兩成四、中央政府佔兩成),但認為民主派應負最大責任的亦有近兩成九。換言之,若政改方案不能通過,會出現「三輸局面」。研究組呼籲各方盡快就政改進行協商,尋求出路,勿負市民所望。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管治研究組
成員: 陳健民(社會學系副教授) 王家英(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副教授)
蘇鑰機(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陳韜文(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蔡子強(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李詠怡(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黃偉豪(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附表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九日
左起: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黃偉豪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