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不等於沉悶!以中文大學的人類學為例,雖然過去三年,平均只有二百多人選擇該科作為首三個選科志願,比起工商管理可謂差天共地;但是,人類學是一個體驗式的課程,學生可跳出書本,到各地體驗當地文化,並非一般人想像中只會問古研經那麼乏味。
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陳志明教授認為,除了中學預科設有文化科外,整個中學階段都缺乏有關文化教育的課題,學生沒有機會學習從文化角度了解中國及其他國家,這往往令不少學生對人類學一知半解,甚至敬而遠之。
他解釋,人類學不止研究文物和歷史,還會探討不同民族的生活習價、飲食文化和價值取向等,題目十分廣泛,即使是廟街的算命先生、麥當勞的食客、繁榮社會下的籠屋,甚至毛毛
公仔的變遷等,都是人類學的研究對像。另外,為了深入體會各地的文化,該系每年都會組織研究團,讓學生從井底衝出香港,他們的足跡已遍布了中國大陸和日本哩!
談到該系的考察團時,教授更舉起面前一個打酥油茶用的器具,興奮地說:「這是藏族飲食文化的特色,當地人都是用它來沏奶茶,比起香港一沖即飲的奶茶美味得多。」
「能夠跳出書本去學習文化,每一個經驗都是有趣的。」陳教授指出,本港學生對文化研究的興趣不大,特別提到外地文化,更是帶點事不關己,己不留心的態度。
「況且,一般人以為,讀醫科或工管的出路比人類學更賺錢,讀完人類學好像沒有什麼工作可做。」陳教授認為或許是這一點,引致該系修讀人數較少。陳教授向記者展示一位學生有關籠屋的研究作品,解釋人類學的報告就好比市場研究,同樣要蒐集資料和整理數據,並深入訪問,以了解當時人類的生活。這種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對學生將來從事任何工作的幫助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