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the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
||||||||||||||||||||||||||||
The Department in the News(明報: 2004年11月24日 文:王思慧 圖:王思蔥、資料圖片) 人文學科抬頭香港是個功利社會,學生選科主修,從來都先看工管、法律、會計、醫學等學科。曾幾何時,大學念人類學、社會科學的,多被視為「食飽飯沒事幹」、畢業即失業的「可憐蟲」。然而,一幅《巡遊》、一個西九、一次教改,令「文化」、「通識」突然成為升學進修熱項,高官巨賈,無不推崇,個個唱和。究竟,修讀不以就業為主導的人文學科,會學到什麼?這些知識與工作有何關係?畢業後又有什麼出路?讓我們來看看人類學(Anthropology )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例子。 人類學 讓人明白世界運作從事人類學研究逾25年的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林舟(Joseph Bosco)說:「現代人不能只有一種技能,終身為一個僱主、一間公司辦事;這樣看待事業已過時。」他補充,若認為傳授學生某種技能就是教育,這亦是過時的想法。 出路廣泛可文可商 「很多畢業生告訴我,人類學的根基對他們了解辦公室發生的事情很有幫助。每個辦公室都有不同的文化,市場推廣部跟工程部就是兩個世界,都很難明白對方的運作。人類學畢業生懂得明白他人的角度,幫助同事化解矛盾。」林謂人類學畢業生的出路很廣泛,除博物館和教學外,很多人都從事市場推廣、商業及公開工作,他相信這與學生的人際溝通技巧及觸覺敏銳有關。 學懂觀察爭取信任 現職公關的李偉琪,先後取得人類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對於這個被視為不切實際的學科,她情有獨鍾,「我中學時已注意到這學科;它完全是我想要的東西!」她自言喜歡探討人類與文化的互動,「看似抽象,但其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研究 反思抗衡主流價值中文大學研究院文化研究學部主任黃慧貞說:「文化研究的最大作用,是反思主流價值。」這要追溯到60年代的英國,有人對「精英教育」及「知識分子」反思,「他們探討教育跟工人階級的關係、反省什麼是文化」。透過反思,他們產生了在當時來說很另類的見解,「文化不應只限於音樂會、博物館及高水平文學作品,文化應該包括所有階層。每個人、每個地方,只要有生活,便有文化;文化就是日常生活。」 畢業生適合任教通識 由於文化研究的訓練令學生反應敏銳及思考靈活,黃稱,很多畢業生都從事傳媒及公關工作。 西九須文化研究人才「香港不是工業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亦不再是機器裡的螺絲,而是具創意、有獨立思考、懂得做決策的人。」彭舉例說,西九龍的發展就很需要一些對文化有研究的人才。
跳出框框全新思考 「讀了這科後,很多以前未在我腦海出現過的想法都湧現出來,腦不停地轉,思考靈活了。」中大相互文化研究文學碩士生黃愛倫說,由於文化研究著重批判主流價值,她修讀後發現了很多思考事情的新角度。女校出身的她坦言,7年的女校生活,令她對女性和女性間的感情很迷惘,「是不是只有一夫一妻制、異性戀才對呢?我一直以來都為這個問題掙扎,想不到答案竟在文化研究中找到!原來我一直被主流價值及社會制度綁得太緊,限制了自己的想法,不僅從新角度恩考。」 |
||||||||||||||||||||||||||||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