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改变世界

算法满足网络编码所需。换句话说,吸引 业界使用一个更先进精密信息传输方式的 诱因不足。」杨教授回忆说:「我想何不 索性设计一个杀手级程序(极具创意和强 大的程序),不是仅仅把网络效率提升三 至四成,而是无网络编码万万不行的。」 他把目光投向无线通信中的「多跳」诅 咒,这是指数据包经由中继点传输,会因 杂信及其他通信道干扰而丢失,丢失的数 据包又会阻碍后来的数据包的传输。网络 编码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在中转点 「拆开」它们、重新编码,待到达目的地 后再重新组合还原。 杨教授找来前博士生、精通编码算法的杨 升浩加入研究团队。「我把多跳难题抛给 他,不消多久,他便交出一个非常优异的 方案,那就是分批稀疏编码(BATS)。」 杨教授说。这个颠覆性的网络编码技术能 减低数据包每一「跳」的流失,同时大大 提升传输效率。 BATS面世七年后,杨教授和杨升浩博士 于2018年在邻近中大的香港科学园成立 初创公司──安眺科技有限公司,处理与 政府、公私营机构合作的先导计划及商业 投资项目。 本港的「智能灯柱」现已设置了内设 BATS系统的金属盒子,同样的技术也用 于一个试验网络,在偏远、尚未铺设光 纤电缆及手提电话无法使用的地方,增设 Wi-Fi以方便救急扶危和通信。 乘着网络编码浪潮 时至今日,网络编码已在学术界激起千重 浪,世界各地的著名研究实验室和大学, 颠覆传统 以往的研究认为网络通信最佳的方式,是 数据包经由网络中继点转发,就像一封封 信经由邮政中转站再寄达目的地,直至约 30年前,中大信息理论专家杨伟豪提出 质疑。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不同来源的数据包 于网络内是否有需要混在一起。」他解 释。直觉告诉他,把两种不同来源的数据 包重组,传送容量应可增加。「我花了一 整星期想出了一个实例证明是可行的。」 1991年,他毅然舍弃在美国顶尖研究实 验室的工作,加入中大新成立的信息工程 学系,并开始范式转换的研究。「当时我 们仍未建立完整的理论来解释网络混合数 据包现象。接下来的七八年间,我与中大 及海外科研人员致力研究。」 网络编码由此诞生,革新网络传送,增加 传输容量之余,速度也得以提升。从互联 网下载信息的速度可以更快,视频串流亦 更顺畅。 网络编码技术创新之处,就是于中继点加 入运算,也就是编码。杨教授说:「这是 一种崭新的网络传输技术,随后,我们试 图找出它的实际用途,但过了十年,仍未 成功。」纵然失望,但他告诉自己,「从 理论到应用,总得要数十载。」 「杀手级」应用程序 要将实验室的理论付诸实行,困难重重, 像中继点需具备一定运算功能才能重组数 据包,然而传统网络使用的路由器设计简 单,运算能力欠奉。「我们亦无高效的运 2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