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改變世界

睛、耳朵和鼻,機器在無人工作間全天候 暗中運行,AI「大腦」可以監控生產線, 發現缺陷時可即時作決策。 「當時AI並非體面的字眼 」 有賴深度學習技術的進步,計算機視覺如 今已成為AI的一部分,能夠模擬極端複雜 的人類感知,可以理解海量複雜圖像,例 如分辨貓的每個品種。賈教授的發現已有 實際應用。若要製作海報或美化照片,用 戶只需輸入指令,電腦會自動完成餘下的 步驟。 賈教授表示,大約 20 年前,「AI並非體 面的字眼,既不能深度學習,也無法執 行任何具有挑戰性的指令。AI看起來很虛 幻,一點也不現實。」 AI的轉捩點 2012年神經網絡研究取得了突破。此 前,連接成百上千個電腦「神經元」(就 像人腦中的突觸)的演算法大多會產生亂 碼。當加拿大科學家開始將演算法應用於 數百萬個神經元,隨即開闢了新天地,輸 出的結果變得有秩序又有意義。電腦終於 能夠解讀圖像,可以區別貓與狗。 他笑着說:「從那時起,我們終於被稱為 『AI研究人員』,因為計算機視覺不再是 科幻的,而且會變得強大、有用,適用於 許多領域。」賈教授和他的博士生自此開 始了另一個十年的艱苦奮鬥。 與時間競賽 他觀察到,不僅僅是計算機工程正在快速 變化,AI的智能水平越來越高,「如果我 們要趕上創科浪潮,就必須密切關注AI的 大趨勢」。 AI 的智能水平越來越高。 如果我們要趕上創科浪潮, 就必須密切關注這個領域 的大趨勢。 「很少人理解計算機視覺 」 賈佳亞於2004年獲計算機視覺博士學 位,在香港找工作時,當時幾乎沒有人知 道計算機視覺能做甚麼。「我不肯定能否 找到體面的學術工作,因為這是一個很小 的研究領域。甚少人知道它能改善現實生 活。」他回憶說。當年中大率先發出聘 書,他很快就接受了。 中大已印證了先見之明。如今他成為計算 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的教授,是全球知名的 計算機視覺科學家。 他在2019年創立專注於智能製造業的 SmartMore,業務快速增長,透過自動 持續優化提高生產效益,服務勞動力日益 短缺的高端工業。 新一代「智能機器」已經取代德國、日 本、美國和中國大陸工廠中「無腦的傳統 機器」,智能機器的傳感器相當於人的眼 1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