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改變世界

算法滿足網絡編碼所需。換句話說,吸引 業界使用一個更先進精密信息傳輸方式的 誘因不足。」楊教授回憶說:「我想何不 索性設計一個殺手級程式(極具創意和強 大的程式),不是僅僅把網絡效率提升三 至四成,而是無網絡編碼萬萬不行的。」 他把目光投向無線通信中的「多跳」詛 咒,這是指數據包經由中繼點傳輸,會因 雜信及其他通信道干擾而丟失,丟失的 數據包又會阻礙後來的數據包的傳輸。網 絡編碼提供了最佳的解決方案,在中轉點 「拆開」它們、重新編碼,待到達目的地 後再重新組合還原。 楊教授找來前博士生、精通編碼算法的楊 升浩加入研究團隊。「我把多跳難題拋給 他,不消多久,他便交出一個非常優異的 方案,那就是分批稀疏編碼(BATS)。」 楊教授說。這個顛覆性的網絡編碼技術能 減低數據包每一「跳」的流失,同時大大 提升傳輸效率。 BATS面世七年後,楊教授和楊升浩博士 於2018年在鄰近中大的香港科學園成立 初創公司──安眺科技有限公司,處理與 政府、公私營機構合作的先導計劃及商業 投資項目。 本港的「智慧燈柱」現已設置了內設 BATS系統的金屬盒子,同樣的技術也用 於一個試驗網絡,在偏遠、尚未鋪設光 纖電纜及手提電話無法使用的地方,增設 Wi-Fi以方便救急扶危和通信。 乘着網絡編碼浪潮 時至今日,網絡編碼已在學術界激起千重 浪,世界各地的著名研究實驗室和大學, 顛覆傳統 以往的研究認為網絡通信最佳的方式,是 數據包經由網絡中繼點轉發,就像一封封 信經由郵政中轉站再寄達目的地,直至約 30年前,中大信息理論專家楊偉豪提出 質疑。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不同來源的數據包 於網絡內是否有需要混在一起。」他解 釋。直覺告訴他,把兩種不同來源的數據 包重組,傳送容量應可增加。「我花了一 整星期想出了一個實例證明是可行的。」 1991年,他毅然捨棄在美國頂尖研究實 驗室的工作,加入中大新成立的信息工程 學系,並開始範式轉換的研究。「當時我 們仍未建立完整的理論來解釋網絡混合數 據包現象。接下來的七八年間,我與中大 及海外科研人員致力研究。」 網絡編碼由此誕生,革新網絡傳送,增加 傳輸容量之餘,速度也得以提升。從互聯 網下載信息的速度可以更快,視頻串流亦 更順暢。 網絡編碼技術創新之處,就是於中繼點加 入運算,也就是編碼。楊教授說:「這是 一種嶄新的網絡傳輸技術,隨後,我們試 圖找出它的實際用途,但過了十年,仍未 成功。」縱然失望,但他告訴自己,「從 理論到應用,總得要數十載。」 「殺手級」應用程式 要將實驗室的理論付諸實行,困難重重, 像中繼點需具備一定運算功能才能重組數 據包,然而傳統網絡使用的路由器設計簡 單,運算能力欠奉。「我們亦無高效的運 2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