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改變世界

論述中國藝術史和全球現代主義 陳教授仔細梳理藝術史,把研究成果有系 統地展現人前。她表示:「談到藝術史及 相關概念,如視覺現代主義,人們總以西 方為討論中心。近年學界正在進行藝術史 『去中心化』,嘗試跳出以歐美敘事為主 體的框架探討現代藝術。透過闡述中國 和亞洲的藝術發展史,我希望推廣這種 新視野。」 陳教授以跨學科方式進行研究,2017 年出版《The Making of a Modern Art World》一書,探討晚清和民國時期上海 的藝術和社會活動,並從社會學角度研究 藝術生產,如藝術學校、雜誌、展覽、市 場等。書中也提及藝術家潤例(價目表) 等以往鮮有探究的議題。陳教授就國畫提 出獨到見解,調整既定概念,揭露西方對 現代化的看法如何影響今天人們看待藝術 的態度。她說:「此書探討民國時期上海 的藝壇,從生產、消費和傳播等多角度看 藝術。我希望告訴讀者:藝術並非只是藝 術家的事,也涉及藝術中介、代理人和藝 術學者等。」 陳教授渴望把中國和亞洲藝術從西方 學界的邊緣位置放進藝術史的思考中 心方。2020年,她在《伯靈頓雜誌》 發表文章Picturing Mount Yandang: The Travel Albums and Landscape Aesthetics of Yu Jianhua (1895-1979)。 該學術期刊聚焦歐洲藝術,擁有逾百年 歷史。文章分析中國傳統山水美學,把 自然景觀分為不同的「山」和「水」細微 元素,闡述傳統美學如何塑造中國藝術家 的景觀感知和山水畫。文章亦探討正值 歐洲寫生法和現代旅遊傳入中國的1930 年代,中國藝術家如何觀看及遊歷名勝的 經歷。陳教授說:「我希望把中國藝術視 角帶上國際舞台。」她研究的現代藝術品 大多於戰亂各散東西,因此常要走訪世 界各地的收藏和收集材料十分困難。另 外,「要獲得藝術家後代的版權授權也 是一大難題。」 關於藝術史的討論並不流於理論層面。中 大文物館許曉東教授和童宇博士深入研 究,揭開中國黃金工藝的神秘面紗。 4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