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改變世界

種植大豆能進行生物固氮,是應對氣候 變化的有效方案。大豆可把空氣中的氮 轉化為有機物質,修復土地,亦有利於 毗鄰農作物生長。相反,使用氮肥不但 高度消耗能量,且會釋放氧化亞氮,造 成的溫室效應接近二氧化碳的三百倍。 林教授團隊正致力提高大豆的固氮能 力,以減少化肥使用。 另外,大豆的營養價值豐富,它所富含的 蛋白質高達四成,佔全球植物蛋白質總量 近七成。貧困地區的民眾負擔不起肉食而 導致營養不良,大豆正好提供可負擔的優 質蛋白質。 林教授的大豆計劃始於1997年,重點對 象是西北地區耕地條件較惡劣的農民。 中大團隊與甘肅團隊合作育成的三個耐 逆大豆新品種,皆無償給予甘肅省貧瘠、 乾旱及鹽漬化土地上的小農戶種植,及至 2022年,累積種植面積達55,333公頃, 農戶增收達6千9百萬元人民幣。 分享成果 「大豆研究是其中一項,不過,我相信應 要把研究擴展至其他未被廣泛應用(「孤 兒」)的豆科植物,因為發展單一農作物 不足以拯救世界。我們需要在不同地區栽 種不同作物,保持永續發展目標。 「我從一位內地同事學會了,農業研究的 論文不應只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而是要寫 在大地上。我們需要走出實驗室,在土地 上驗證研究所得,協作是唯一方法。我們 和夥伴之間先要建立深厚的友誼,取得互 信,才能優勢互補。 「多年來,除了與華大基因組研究所(深 圳)的專家合作,我亦和甘肅省農業科學 院張國宏教授一起進行新品種培育及實地 考察。我們結合高端分子生物技術與傳統 育種手段,以解決最迫切的全球問題,其 中也借鑒了甘肅農民的智慧。」 排難克困 林教授說,尋找資助是一大挑戰,雖然他 曾獲得一些基礎研究撥款,但受限於經費 條款,不可以直接用於內地的種植工作, 所以他早期要自掏腰包啟動研究。 最近,林教授出資為南非一條受旱的村落 建造圍欄,好讓農民種植耐旱大豆和其他 作物。南非的合作夥伴希望以此增加農 耕收入,並也紓緩年輕人嚴重失業問題。 6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