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改變世界

戴沛權教授深信地球系統複雜,如果要解決可持續發展面對的問 題,詳盡、跨學科、綜合各方的框架不可或缺,而應對這個問題 也需要消費者以改變個人生活習慣等方法配合。 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科學家不 斷尋找解決方案,希望減輕對人類社會、 其他物種和地球生態系統的壓力。不少建 議聚焦於能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如減少使 用化石燃料或增加植被。中大地球系統科 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則以更廣闊的角度處 理此問題,並在地球大氣與生物圈的互動 裏找到答案。 大氣與生物圈 戴教授的研究,以追求人類健康為宗旨。 他說:「很多疾病是因為環境污染造成, 而這些污染物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等人類活 動。這些污染物損害植被和農作物,導致 人類不能攝取足夠營養和維持身體健康, 而氣候變化只會使這情況惡化。」教授警 告,若果氣候變化繼續惡化,發展中國家 不減少排放,全球食物供應將大受影響。 他認為及早制訂減排策略,不但能減輕糧 食供應鏈壓力,也能改善人類和生態系統 健康。「如果我們立即採取措施應對氣候 變化和環境污染,這對個人、社會和地球 上所有生命體都大有裨益。」 生物圈與大氣 除了化石燃料的發電模式,戴教授也探 討飲食習慣如何影響氣候變化和環境污 染。他尤其重視現代農業生產,認為所 產生的臭氧、氮氣和懸浮粒子對空氣污 染和氣候變化有重大影響。「過去十年, 我們看到糧食生產和農業原來都是這兩 個環境問題的主因之一,這不限於化石 燃料的排放。」 他指出,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為耕作砍伐 林木和養殖肉用動物等行為,佔全球溫室 氣體排放量三至四成,佔中國等農業大 國的懸浮粒子污染近三成。中國人近四十 年的生活質素得以改善,導致肉類需求暴 漲五倍,戴教授於是率領團隊研發電腦模 型,推算如此大量肉類消耗對地球造成的 影響。他說:「我們的研究首次將中國的 污染物和飲食習慣拉上關係。」 戴教授研究的另一焦點,就是為這巨大挑 戰尋找解決方案。他和團隊認為,引入更 好的農業生產方法、改善飲食習慣、森林 管理等微妙的轉變,更能減輕溫室氣體排 放的影響。「這當然包括糧食生產者能如 何透過妥善處理肥料、灌溉用水和農業廢 料,減低碳和氮的排放量,但我們也需要 調節我們的飲食。如果我們減低對肉類和 其他高排放量食品的需求,我們就可以減 低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的影響,這對健康 百利而無一害。」《2016年中國膳食指 戴沛權 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 6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