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傑出的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電腦輔助醫學策略研究中心負責,該中心於2000年由工程學院與醫學院聯合創立,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鄭振耀教授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王平安教授領導,有超過三十位來自工程學院和醫學院的教授參與;目的是利用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以及智能整合方面的新發展,應用在醫療診斷、治療、研究及教學上。 虛擬人是電腦合成的三維人體詳細結構。要取得人體詳細數據資料,先要將一具冷凍後的屍體,用精密切削刀切成薄片,再利用彩色數碼相機對切面進行拍照,斷層數據會經先進圖像技術處理,在電腦中組建成三維立體虛擬人,其解剖結構和真人完全相同。目前由美國國家圖書館收藏最精密的一個虛擬人數據集,所用數據來自5,189片橫向薄片,每片厚0.33毫米,在電腦儲存的數據已達39GB。而中文大學在一年內利用分別由第三軍醫大學及第一軍醫大學蒐集的數據,完成了五個中國虛擬人數據集的三維重建與可視化,其中一個數據集來自18,200片橫向薄片的數碼圖像,每片僅厚0.1毫米,所要處理的數據高達1,143GB。這些經創新技術處理的虛擬人數據集,具超高解析精度,能互動地立體顯示非常精細解剖結構。 中文大學已完成了共七個虛擬人數據集(五個中國人及兩個美國人)的三維重建與可視化工作,目前已處理的虛擬人數據庫為全世界上最大。中文大學並率先將中國虛擬人數據集運用於中國針灸學、虛擬解剖及虛擬膝關節內窺鏡上。 鄭振耀教授表示:中心取得的突破進展是電腦技術應用於醫學的傑出例子。成功重建這批中國虛擬人數據集,為醫學教育及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源;我們結合出色的研究與臨床醫療的優勢,可使先進的電腦和工程技術在現代醫療和醫學教學發揮極大的影響和效用。 王平安教授補充:中心目前正和內地科研單位緊密地合作,著手建立一個綜合的中國虛擬人數據庫。中心亦和中文大學理學院及中醫中藥研究所合作,積極參與有關應用基因組、納米技術、生物感應器、遠程醫療以及傳統中醫學等多個獲重點撥款的研究項目。這項突破性的成就加強了香港在電腦輔助醫學的研發能力。
首個三維中國虛擬人。 虛擬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