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慶祝香港中文大學歷史上一件盛事:本校第六任校長劉遵義教授的就職典禮。 劉遵義教授是享譽國際的經濟學家,他參與和領導的研究,均成就斐然,劉教授又擔任政府、大學、基金會的顧問,對東亞經濟有深切了解。他以才識及對教育的視野,秉承中文大學的優秀傳統和學術成就,以及他在世界頂尖大學的經驗,為中文大學釐定了第五個十年的發展方針。劉教授要帶領中文大學,不單盡心服務香港,還要成為「具有國際地位的亞洲卓越學府」。 劉教授在內地出生,小時在香港肄業,其後負笈美國,就讀史丹福大學,一九六四年以最優異成績獲頒物理及經濟學理學士學位,繼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深造,一九六六年獲頒碩士學位,一九六九年獲頒哲學博士學位並在史丹福大學任教。一九七六年晉升為經濟學講座教授,一九九二年更獲委為該校首位李國鼎經濟發展講座教授,劉教授同時出任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和史丹福經濟政策研究所主任。他的學術研究成績斐然,特別致力於經濟發展、經濟增長,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經濟體系等課題,著述、編輯的學術專書有五種,發表的學術論文一百六十多篇。一九六六年,他創建其中一個中國計量經濟模型,其後更不斷加以改良。劉教授對二十世紀末的「東亞經濟奇蹟」甚有研究,是最早探討這個課題的經濟學家之一,卓見甚多。 劉教授出掌香港中文大學短短幾個月,已多方闡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願景。他認為卓越的大學在創造學問和傳授學問上固然肩負重任,更要教導學生敢於發問、提出和解決問題,並對既定的觀念抱懷疑、批判的態度。簡而言之,大學應該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今年九月一日,劉教授在新生入學典禮上強調:「大學給予各位最寶貴的東西,不只是學位或文憑,而是終身自學的能力。」 劉教授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明白到學生畢業後,面對的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在這個知識型經濟的社會,學生在大學所得的技巧、知識,可能很快就過時。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有所作為,必須因時制宜,學習新知。換言之,學生必須學會自我學習。只有懂得以批判的精神、獨立的態度、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工作上才會有效率,才能靈活變通,勝任愉快。因此,劉教授也大力支持擴闊香港的中學教育,使學生進入大學以前,已培養主動、獨立的學習能力。 劉教授認為,卓越的學府不只要為當地社會、國家和國際經濟體系培育人才,還要藉教育改變個人,幫助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在這方面,劉教授推崇本校的書院制度,認為有助培育學生的人格、價值觀和處世技巧。他十分支持本校推行已久的通識教育,認為可使學生在主修科目之外發展多方面的志趣和吸收不同的學識,對他們影響深遠。一所大學之所以出色,在於有學養優良的畢業生:他們對一事一物都感興趣,見多識廣,而且見解精闢。 加強大學國際化,是劉教授的遠大抱負,即他說的「求學自由行」。他指出,中文大學要真正成為國際大學,先要實行兩項措施。第一,必須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高質素的學生前來求學。他希望中大有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學生,最終應有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非本地生,方能建立多元校園文化。這會為香港學生啟發思維,豐富文化體驗,讓他們更投入本港的國際商貿、掌握最新科技。第二,大學應大幅擴展國際交流和海外交換生計劃。即使是短期留學海外,也可以擴闊學生的視野,甚至可以改變他們的一生。 對於大學的未來發展,劉教授認為學術和研究至關重要。事實上,學術和研究是國際卓越學府不可或缺的。劉教授對大學在這方面的要求也佷高。以外界捐贈的研究金額及研究成果而論,中文大學已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學術機構。劉教授認為,中大必須鞏固這個領導地位,並進一步提高。根據他的經驗,教學上具國際地位的卓越學府,必定也是優秀的研究型大學。 劉教授的成就不凡,備受高等學術機構尊崇。他是Phi Beta Kappa、Tau Beta Pi成員、計量經濟學會院士以及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Conference for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會員、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海外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院士、國際歐亞科學學院院士、美國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會士,以及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院士,又獲香港科技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劉教授積極參與多所學術和專業團體的工作。他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名譽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以及吉林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汕頭大學、人民大學、東南大學的名譽教授,又是國家統計局的國際顧問和台北蔣經國國際交流基金會董事會成員。 一百多年前,英國首相Benjamin Disraeli說:「這個國家的命運,繫於國民所受的教育。」這句話放諸今天的香港,當更為貼切。香港唯一的資源,就是人才,亦即是人的智慧、勤勞和創意。劉教授的目標,是提高中文大學在多方面的教研水平,要居亞洲前列,以幫助建設香港。這對香港、全中國以至整個亞洲都有重要意義。大學全體教職員和學生、校友,對大學在劉遵義教授領導下進入第五個十年,充滿信心和希望。我們能夠出席新任校長就職典禮這個盛會,實在與有榮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