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式閱讀」是一個包含特別技巧但簡單易學的親子閱讀方法,其背後理念在於改變傳統閱讀中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使孩子成為主要的講故事者,而父母則是聆聽者,擔當引導和協助的角色。在「對話式閱讀」中,親子的相互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實行初期,家長可多發問環繞圖書內容的問題,藉認識故事內容及書中的詞語,讓小朋友自由抒發對故事的理解;兩星期後,家長便開始減少發問,讓小朋友講他們的故事。 香港中文大學發展心理學中心的Catherine McBride-Chang教授、碩士研究生周詠妍與張謙副教授,現正進行有關香港兒童早期的語言及讀寫能力發展的研究。第一項研究邀請了來自本港三所幼稚園,共86位高班幼稚園生及其家庭參與。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每星期僅僅兩次、每次20分鐘共8星期的「對話式閱讀」,便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的認字能力及增加其詞彙量。第二項研究可能是全球首個有關弱聽兒童的研究,當中有28位弱聽兒童參與,研究發現他們不論幼稚園高班、小一及小二年級的時候,開始運用「對話式閱讀」及視覺教具來作親子閱讀,能有效地增加他們的詞彙量。只需僅僅 8 星期的「對話式閱讀」,不但增進了弱聽兒童與家人的溝通,也增加了兒童的詞彙量。這些研究結果巳發表在學術雜誌上。 第三項研究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邀請了共110位高班幼稚園生及其家庭參與,他們被隨機分成三組,以不同組別作比較。第一組的參與者是沒有接受過「對話式閱讀」訓練及派發指定的書本,小朋友會在12星期後被安排進行一次有關閱讀興趣及能力的測試。第二組的參與者獲派發指定的書本,並要求家長每星期用平常與他們閱讀的方法閱讀這套書籍。第三組──「對話式閱讀」的組別,家長會接受一個小時的「對話式閱讀」訓練,隨後每星期用這種技巧與小朋友閱讀我們派發的新書籍。結果顯示經過12星期的閱讀,第三組用「對話式閱讀」的小朋友相比於第一、二組的,他們對詞彙認識的能力有明顯進步;再者,我們從其閱讀後的意見問卷中,發現用「對話式閱讀」的小朋友對閱讀的熱誠有很大的增加,而沒有用這技巧的小朋友則沒有改變。家長對於「對話式閱讀」計劃有很正面的反應,例如:有65%的家長認為此閱讀技巧能有效地提高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超過70%的家長認為小朋友的詞彙量、言辭表達的流暢性及中文詞彙的認識能力有重大的進步。 以上的研究證實,「對話式閱讀」技巧能易於應用在中文語言及讀寫能力的學習上,而這正面的成效在8-12星期裡便能顯現出來。另外,當中有關弱聽兒童的研究結果尤令人鼓舞,因為弱聽兒童在學習詞彙方面面對很大困難,而這個閱讀技巧易於學習和掌握的。「對話式閱讀」技巧的目的是讓小朋友說他們讀過的故事,家長則藉著對故事內容的討論而從旁鼓勵小朋友發表其意見。 有關「對話式閱讀」詳情,請瀏覽網址:http://www.psy.cuhk.edu.hk/~qefproj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