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一位哲學博士畢業生楊英洋博士,在199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科里教授(Elias James Corey)的指導下,最近成功用一種全新的有機合成方法製成這種藥品,大量降低生產成本,並且有效提高生產量。楊英洋博士目前在科里教授位於哈佛大學的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科里教授在合成重要的天然產物的理論及方法論均有卓越的成就和貢獻。 目前製造「特敏福」需要用莽草酸作起始化合物,莽草酸是由木蘭科植物八角中提煉出來,但這種化合物供應不足,而且十分昂貴;另一個造成「特敏福」增產困難的原因是整個生產過程有十四個步驟,而當中需使用一種爆炸性很強的化合物,所以每次只能生產很小的份量。楊英洋博士及他的研究夥伴在合成過程中取得突破,在合成初期利用不對稱催化的方法製造生產過程中主要的基本化合物,而避開使用莽草酸。 楊英洋博士解釋:「我們的合成方法比現有的生產方法優勝:我們利用兩種便宜而且較易取得的化合物1,3-丁二烯與 2,2,2-三氟丙烯酸乙酯作起始化合物,整個生產過程只有十一個步驟,比現有生產方法效率高出很多,產量高達 30%。而且我們無須使用爆炸性極強的疊氮化合物,使用疊氮化合物不單危險,而且逼令生產過程減緩。」 楊英洋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理學學士學位,主修化學;在學期間一直表現出對研究工作的濃厚興趣,他在擔任化學系周克勳教授的本科生研究助理時,已在《有機化學期刊》(2001, 66, 1910)發表論文。楊英洋對有機合成化學的興趣尤深,在化學系成公明教授的指導下,修讀博士學位,鑽研抗癌天然分子合成。他對研究工作的熱誠,加上立志成為一位出色的有機化學家,令他在研究工作取得優秀的成果。著名化學期刊《Angew. Chem. Int. Ed.》亦刊載了他的博士論文中,有關具抗癌作用的低分子化合物quassinoid - Samaderine Y- 的完全合成的部分(成公明及楊英洋2005, 44, 7981-7984)。在楊英洋取得博士學位前的十八個月,他已獲科里教授承諾聘為博士後;二零零五年楊英洋博士課程畢業後,加入哈佛大學化學及化學生物學系從事研究工作。楊博士在有機化學的成就,足為對科學有興趣的中學生的楷模:選擇一個自己喜愛的純理科,對研究工作充滿熱忱,努力工作,我們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有美好前途的事業。 這個合成方法已載於極具影響力的《美國化學學會期刊》,未有登記專利,期望藉此鼓勵更多科學家開發製造「特敏福」的不同方法。楊英洋博士說:「雖然目前「特敏福」的供應正在增加,但價格仍然很高;我們期望可以降低藥品的價錢,增加供應,以挽救生命,特別裨益一些貧窮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