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報導
原載於2021年12月20日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語言學冰室」,並歡迎關注「語言學冰室」。
第二十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順利舉行
第二十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於2021年12月18-19日以線上方式召開。本屆研討會由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主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協辦。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是漢語語言學學界的重要學術活動,一直以來主要在香港、澳門、廣東等地輪流舉行。本屆首次由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主辦,並以純線上方式進行,饒有意義。
第二十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開幕禮合照
暨南大學詹伯慧教授在研討會開幕禮上致開幕辭。詹教授回憶第一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他就參加了,當年在1987年召開,粵方言的研究從此得到了進一步的蓬勃發展,可見研討會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往後研討會從兩年一屆改為一年一屆,又規定兩年之中有一年在香港舉行。詹教授提到本屆研討會除一般關於粵語研究的論文外,還有一個特別的主題,專門討論粵語句末助詞的表現。粵語句末助詞特別豐富,值得研究。而從一般研究轉到專題研究,是很有意義的。他希望除了一般的討論外,大家就粵語句末助詞發表自己的看法,能在這方面多切磋,推動粵語語法研究進一步深入發展。此外,他認為,大家逐漸認識到語言是資源,是文化的載體。習主席提出的“四個自信”中就有“文化自信”,把文化工作做強做大,而方言研究也直接影響到方言地區的文化發展。我們今後的研究還要從粵語作為重要的語言資源、粵語地區文化的載體這個方面多下功夫。最後,詹教授預祝本屆研討會完滿成功,並期待粵語研究不斷深入發展,取得更大更多的成果。
暨南大學詹伯慧教授致開幕辭
鄧思穎教授代表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致歡迎辭。鄧教授對參加本屆研討會的與會者表示熱烈歡迎,並對幫忙審評論文的23位評審人和主持報告的29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同行,表示由衷感謝。他還提到自十年前2011年開始,研討會就按照詹伯慧教授的建議,採用“香港-粵/澳-香港”的模式。第二十四屆在2020年由澳門大學舉辦,按照這個模式,第二十五屆本應在香港舉行。可惜受疫情影響,種種計劃被打亂了。到了2021年9月,眼見仍然沒有頭緒,非常焦急,馬上跟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商量,以聯盟的名義舉辦第二十五屆,希望把粵語研究的傳統延續下去,接下粵語研究的火炬,繼續發光發熱。在當時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立刻啟動籌備工作。最終能夠由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以線上方式籌辦,算是粵港澳大灣區一個“超地域”的合作模式,不僅能延續粵語研究的傳統,更能有新的突破,把學術研究發揚光大。
鄧思穎教授代表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致歡迎辭
來自國內外的106位學者在研討會上報告論文,與會者超過一百人,反應踴躍。通過線上方式,與會者突破地域和時區的限制,積極討論,交流意見。
研討會共進行了八場分組報告,所報告的論文涉及語音學、音系學、粵語音韻、詞彙學、詞法學、句法學、話語分析、第二語言習得、社會語言學、粵語使用、應用語言學等領域,對粵語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成果甚豐。
此外,研討會期間,特設粵語句末助詞的專題討論環節,以工作坊的方式進行,聚焦於粵語句末助詞的句法、韻律等形式特徵、語義功能、助詞分類、語言習得、歷史來源等問題,除廣州話/香港粵語外,還討論到吳川、東莞、增城、信宜等地粵語的語法現象,內容豐富,有不少新發現。這個工作坊由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研究計劃(編號:14621719)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編號:18ZDA291)的部分資助,特此致謝。
研討會的閉幕禮上,張群顯教授(香港理工大學)、甘于恩教授(暨南大學)、郭必之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湯翠蘭教授(澳門理工學院)分別發言,暢談對本屆研討會的觀察,並提出很好的建議,如組織文科內外的跨學科對談。最後由鄧思穎教授總結發言,對所有工作人員表示衷心感謝,並期待第二十六屆的籌備工作能早日落實,順利在2022年舉行。
第二十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閉幕禮
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簡介
本屆研討會由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主辦,該聯盟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於2019年7月發起成立,作為高等教育交流平台,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中文專業的合作層次和水準為宗旨,致力匯集區內高校的教研力量,促進交流協作和資源共建共用。該聯盟屬於粵港澳高校聯盟的成員之一。粵港澳高校聯盟由中山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共同組建,2015年獲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正式批准,2016年正式成立,以期匯聚三地精英高校優質教研資源,深化三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