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書籍出版
研究計劃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全文檢索數據庫
《二十一世紀》 雙月刊
學術活動
中外學者談文革 Cultural Revolution: Recollections, Reconstructions, and Reflections |
||||
熊景明、宋永毅、余國良 主編
Edited by Jean Hung, Yongyi Song, and Yu Kwok Leung |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集刊(六) | ||||
2018 23 × 15cm 404頁 | ||||
ISBN 978-988-237-101-9 定價: HK$160 / US$24 |
||||
本書簡介 文革是整個民族慘痛而沉重的教訓。本書作者大多為國內外資深的文革研究者,大部分經歷過文革,其中不少以文革研究為畢生志業;合力寫下這部書,旨在記錄文革,引證事例,講述過程,提供佐證,以反省制度、人性以及文化,希望藉歷史的燭光照亮未來。 |
||||
編者簡介 熊景明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民間歷史」項目負責人。1988 至2007 年任該中心助理主任。著有《家在雲之南:憶雙親,記往事》以及多篇人物記述及書評,編著《進入 21 世紀的中國農村》;《中外名學者論 21 世紀初的中國》;《史家高華》(合編)。曾獲美國 Scone Foundation 歷史檔案專業年度人物獎 (Archivist of the Year, 2017)。 宋永毅 文革研究學者,當代中國史史料專家,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圖書館員。主要著作有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 Bibliography, 1966–1996(合著);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合著);《新編紅衞兵資料(各省市)》;《廣西文革機密檔案資料》;主編中國當代政治運動史四種大型數據庫。曾獲美國二十一世紀國家圖書館員獎 (21st Century Librarian National Award) 和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勇氣獎 (Paul Howard Award for Courage) 等多個獎項。 余國良 歷史學博士。曾任《二十一世紀》主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所長,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興趣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當代德國哲學。著有《海德格基礎存有學的認識論意涵》、《五四知識群體的革命論述》。編有《90 年代的「後學」論爭》、《全球關係中的中國處境》、《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概念史 : 理論與實踐》。 |
||||
本書目錄 | ||||
I. 導言 | ||||
以史為鑒看文革(試讀) | 熊景明 | |||
文化大革命是甚麼? | 徐友漁 | |||
II. 文革發生的背景 | ||||
1949-1966政治運動簡介 | 丁 抒 | |||
文革社會倫理背景一瞥 | 林 達 | |||
III. 文革對文化及經濟的破壞 | ||||
1966年的「破四舊」運動 | 丁 抒 | |||
文革中的中國知識份子 | 丁 東 | |||
文革中的農村 | 陳意新 | |||
文革期間的國民經濟 | 楊繼繩 | |||
IV. 文革中的年輕人 | ||||
1966年的北京學生造反 | 印紅標 | |||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 潘鳴嘯 (Michel Bonnin) |
|||
到陝北當知青 | 王克明 | |||
從狂熱到反思︰文革一代的思想轉向 | 徐友漁 | |||
V. 全國性的十年災難 | ||||
「保衞毛主席」的內戰 | 何 蜀 | |||
血雨腥風中的廣西文革 | 宋永毅 | |||
1967年上海「一月革命」 | 李 遜 | |||
VI. 文革的支柱 | ||||
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 | 丁凱文 | |||
毛澤東與「四人幫」 | 魏昂德 (Andrew G. Walder) |
|||
毛澤東與個人崇拜 | 馮 客 (Frank Dikötter) |
|||
VII. 個人及制度的反思 | ||||
文革時我在重慶大學 | 周孜仁 | |||
我的文革心路歷程 | 王復興 | |||
毛澤東時代的青年思想者 | 丁 東 | |||
評價文革四種敍事 | 秦 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