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民教授表示:「射頻識別科技最近已成為業界的重大議題。射頻識別科技能辨別正在處理的貨品。常見的條碼掃瞄系統未能在短時間內識別裝箱嚴密的產品,射頻識別科技正能解決此一問題。」 最近媒體時有報導射頻識別科技在不同行業的商業應用。中大率領的研究計劃將集中研究合作夥伴最迫切的難題,那就是把此項識別科技融入至供應鏈管理、需求鏈管理及物流服務鏈(統稱為商業鏈)當中。 是項研究將會探討三個範疇:(一)資訊基建 - 全球識別標準及中立的資訊和通訊平台;(二)商業合作 - 融合應用射頻識別科技的商業程序;(三)資訊的保密及私隱 - 動態管理商業夥伴共享的敏感資訊。 張教授續道:「我們的計劃將提供清晰和具前瞻性的建議,務求讓業界在短期內能夠應用射頻識別科技。我們並會致力消除業界的主要疑慮,尤其是在保密及私隱有關的疑慮。我們會全面綜觀商業鏈整合的問題和顧慮。因此是次試驗計劃有賴不同業界和商業夥伴的參與,使我們能夠在各夥伴間全面地探討RFID方面的技術,這亦是我們跟其他已公佈的研究計劃的不同之處。我們會首先就製衣業進行測試。」 香港必須行動迅速。政府要起帶頭作用,先做好監管工作,並擬訂政策鼓勵業界投資射頻識別科技並就是項科技作出策略性部署。最近落實的第二階段CEPA為公司及專業人士開拓新的機會,就是以零關稅在中國市場銷售服務和產品。實施以後,香港對內地、美國、歐盟及日本的出口持續增長,根據貿易發展局的數字,它們在2004年首八個月共佔總出口的80%。大部分香港公司都在廣東設有生產基地,並經營對外貿易。射頻識別科技的整合工作實在刻不容緩,尤其沃爾瑪亦正領導主要的物流業及供應鍊合作夥伴一同開發應用射頻識別科技的商業程序,以改善其供應鏈管理。善用是項創新科技將更能突出香港在供應鏈方面的競爭優勢,以確立香港物流中心的翹楚地位。 香港中文大學已和業界精英合夥,確保研究得到必要和足夠的商界協助。各贊助商更慷慨資助合共港幣250萬元,支持研究的各個議題。這些業界精英包括物流業界的夥伴,如亞洲空運中心、國泰航空、中菲行空運(香港)有限公司、DHL、香港空運貨站和嘉里物流;供應鏈夥伴如堡獅龍和SML商標國際有限公司;技術支援供應商如自動系統(香港)有限公司、NEC、甲骨文、供應鏈及物流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國太陽電腦公司;標準機構如香港貨品編碼協會;電子服務機構如貿易通。此外,是次研究更獲得中大亞太工商管理研究所的鼎力捐助。 中大研究隊伍和商界成員將會攜手合作,共同探討射頻識別科技這門新興科技的趨勢,及其對商業策略的影響,還會探討把這項技術應用到全球貿易時的私隱和保密等問題。初步研究結果將於十個月內匯報。 中大網際物流研究中心一直致力進行與物流業有關的學術和應用研究。中心一直極力主張同物流業界及政府緊密合作,協助業界邁進網際網路的年代。射頻識別科技的研究及它在全球貿易的影響將是中心的重點研究之一。該中心亦和香港城市大學的商學院有緊密聯繫。
由左至右:
研究人員於會上示範射頻識別科技的實際應用。 中大網際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張惠民教授。 研究隊伍 (由左至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