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專題探究題目
例子二: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學生可能對性別定型這課題有興趣,但又不知如何入手。這階段應先進行一些基本的資料搜集。在探索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常見的概念,包括:
另一方面,又通過慧科搜索得來以下剪報資料:
單看四個標題,已知和性別定型相關的課題甚廣。學生可進一步整理這些資料並進行腦力震盪,反覆思考並嘗試掌握不同事件與概念之間的關係,從而列舉可探究的主題,容後再作選擇:
報導中的節錄內容 | 關鍵概念 | 延伸主題 | |
a
|
美國總統大選的最大看點,無疑是希拉妮和奧巴馬這兩位民主黨參選人,無論誰最終入主白宮,均將締造首位女性或黑人總統的歷史 |
性別分工 、 性別定型 |
社會上的性別職業分工和隔離情況 |
有人甚至認為,希拉妮作為一個女性參選人,無論其衣荂B身形以至樣貌均成為嘲笑對象,單看傳媒經常刊登的希拉妮照片,不是目眥盡裂的憤怒模樣,就是擠眉弄眼的怪相,反觀奧巴馬作為一名黑人,傳媒卻對他非常「厚愛」,選取的照片都顯得他沉荍N靜,有時還相當英明睿智。 | 性別社教化(傳媒角色)、性別定型(男主外、女主內;嘲弄主外的越軌女性)、性別歧視 (報導上的歧視)
|
傳媒如何把兩性定型 這些定型對觀眾的影響 (或 閱聽人如何詮釋這些文化訊息) 社會上的性別歧視 |
|
競選活動中,男聽眾向希拉妮「求婚」,並高呼「替我們熨好襯衫」,暗喻女性應做好「主內」的工作。 |
|||
MSNBC電視台評論希拉妮陣營出動其女兒翠兒茜,致電民主黨超級黨代表拉票時,用上了通常與形容賣淫有關的字眼(pimped out,即「拉客」之謂) | 性別社教化(傳媒角色)、性別歧視 (言語上的歧視) |
||
b | 社會根本無法處理對自身情慾的羞恥和恐懼,以及對女性肉體規訓的權力慾。 大家以為到了二十一世紀,女性已被解放,社會對性都開放了,而且有點過度開放;果真如此,大家便不會對阿嬌失望了。 | 性別社教化、性別定型 (傳統對兩性的性規範有雙重標準) | 兩性不同的性規範 |
賊喊捉賊公報私仇的大眾傳媒輯錄刊印人家拍來給自己看的照片時加油加醋、繪影繪聲的「旁述」 | 性別社教化(傳媒角色) 傳媒倫理(報導上的雙重標準) |
傳媒在這方面的社教化功能 | |
c | 葉永鋕乃因為其性別特質而遭集體欺凌致死。原來,葉永鋕較「娘娘腔」,說話嗓子尖,時有「蘭花指」動作,喜歡烹飪和編織,愛和女同學一起等,因此經常受到同學的歧視與欺凌,一直只能使用教職員洗手間,或等廁所空無一人時才獨自如廁。 | 性別社教化、性別定型、性別歧視 (行為上的歧視、校內欺凌和男性暴力行為) | 性別定型與性別歧視的關係 (可集中探究某處境 〔如學校〕的情況) |
葉案值得留意的,是這些肢體和語言暴力的欺凌行為,是否建基於展現「陽剛氣質」或「男性氣概」。 | |||
校園中有男孩欺凌較陰柔的男同學或騷擾女同學,往往不只因無聊或惡作劇,而是一種男性權力的施展,並爭取同儕間的聯繫和認同。 | |||
d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工業發展進入黃金年代,紡織、製衣、電子、玩具廠林立,每朝提荈熙上班的工廠妹成為家庭的重要支柱。女性由家傭晉身藍領,雖贏得自主,但由於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少父母在資源匱乏下只供男丁讀書,女兒則打工幫補家計。 |
性別定型、性別歧視 (行為上的歧視、家庭在教育上對兩性的投資)、經濟轉型(六、七十年代工業化)、性別分工(工業發展下,「工廠妹」成為家庭經濟支柱) | 比較不同年代的性別分工情況 比較不同年代的性別歧視情況 |
以上列舉的探究主題眾多,但可探究性各異,比較容易處理的篩選或修正如下:
可探究性較高的主題 | 建議 |
性別定型 | |
傳媒如何把兩性定型 |
可集中某個 (i) 媒體(如報章、雜誌、書本、漫畫)和 (ii) 內容(如某類消費品的雜誌廣告、某學科的小學教科書內容)作抽樣探究 |
兩性不同的性規範 |
性規範是性別定型的其中一個面向,其他可探索的定型類別還至少包括性格特質、勞動市場分工和家庭內的分工 |
性別社教化 | |
傳媒在這方面的社教化功能 |
建議同上,應盡量鎖定傳媒中某個類別,以及收窄探究之社教化內容 |
社會上不同人仕的性別價值觀和定型程度 |
主流文化未必反映社會上不同人仕的性別價值觀和定型程度。學生可探究某一個社會階層或社群(如年輕人)的性別價值觀,討論社教化可能帶來的影響。 |
性別分工 | |
社會上的性別職業分工和隔離情況 |
可就某行業(如醫護界)的內部職業分工和隔離探究,或就這行業於不同年代的分工情況做比較 |
性別歧視 | |
社會上的性別歧視 |
可集中探究 (i) 某個社會界別(如學校、傳媒)出現的歧視,以及釐清 (ii) 歧視的多個面向 (如言語和行為歧視之分,而後者可再根據探究範圍分類,如求職、評核工作表現和跟友儕社交過程中所遇到的不同形式歧視) |
性別定型與性別歧視的關係 |
建議同上,應盡量鎖定探究的社會界別或處境 〔如學校〕,以及收窄探究之定型和歧視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