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我們在早前的設計中發現有若干父親都帶有低落的自我形象,而文教授想測試心理學課程在提升自我形象的成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先把這群自我形象低落的父親分為兩組,受試組將接受一個心理學課程,非受試組則不須接受任何心理課程。兩個組別會在稍後再進行測試,以比較大家的自我形象會否在實驗之後出現顯著分歧。有的話便“可能”說明心理學課程的影響。
實驗法的成敗十分倚重探究員對第三變項的控制。例如,受試組與非受試組之間會否出現一些隱性分別(如教育程度),產生誤導的反應?另外,亦須考慮偽藥效應的問題(見第一課)。探究員須在事前考慮所有可能干擾探究結果的外在因素,並及早加以控制,更需避免讓探究對象知道自己是在受試組抑非受試組之中,以減低可能出現的人為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