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人物

 

孫海鋒 呼市肢殘人協會主席、呼市康復假肢廠廠長

孫海鋒,一位飽嘗命運磨難,但又不屈服於命運安排的殘疾人企業家。

1961年,孫海鋒出生在山西省臨猗縣農村,在他剛學說話時,一場大病使得他的小腿再也不能走動。

然而,內心倔強的他並沒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他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讀完小學、中學。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他被安排在一個鐘錶門市部當學徒工。他潛心學習,刻苦鑽研,僅僅幾年就成了小有名氣的修表能手。

可孫海鋒並不滿足,他瞭解到社會上還有許多殘疾人需要裝配假肢,需要製作病理鞋,需要鋼腰圍、支架。他看到了殘疾人事業在內蒙古的發展前景,開始籌辦呼和浩特市假肢廠。他自籌資金,艱苦創業,把企業搞得紅紅火火。如今的呼市假肢廠,已發展為包括假肢設計、生產,殘疾人用品用具加工、製作、銷售,鐘錶眼鏡修理等各種業務的綜合性企業,而且,被呼市殘聯定為殘疾人用品用具服務中心,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殘疾人事業難,可孫海鋒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風險不怕挫折,他又開始創辦“內蒙古康復實業總公司”並興建康復實業公司大樓。他說,事業總得有人幹,殘疾人不能只等著社會獻愛心,而應該回報社會。這是我多年追求的事業。大樓建成後,既可以引進高新技術,開發具有時代特點的產品,又可以為自治區增加大量利稅收入;既可以方便自治區和殘疾人兄弟姐妹,又可安排數百名殘疾人和下崗職工就業。它無疑會填補內蒙古殘疾人發展史上的一項空白,也無疑會使內蒙古的假肢及其它殘疾人用品用具科研、生產跨入全國乃至世界先進地區的行列。對於企業的發展前景,孫海鋒充滿自信。

 

張世榮 呼和浩特市物資集團總裁

張世榮,男,漢族,生於1952年,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呼和浩特市物資集團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1996年9月,張世榮到任,他組織領導班子成員調查研究,聯繫實際,從解決職工切身關心的問題入手,打開局面。在張世榮的帶領下,只用了三年時間,將一個瀕臨倒閉的物資集團從破產的邊緣拉了回來,各項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一是頂住各種壓力,大膽決斷,資產變現,用於安置職工。二是抽出有限的資金,逐步為職工解決住房。三是安置、分流人員。

根據企業實際,張世榮提出全系統改制的思路,那就是:資產經營為手段,資金盤活靠地產,抓住機遇搞改革,用好政策求發展。按照這一思路,全系統幾年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為提高職工積極性,全系統自上而下實行全員置換身份,競爭上崗,這一舉措在全市商貿系統是第一家,被市政府評為商貿系統改革先進單位;其次,按照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對系統內的中小企業實行民有民營,到目前為止,全系統企業民有民營率已達80%;第三,為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按照國家政策,剝離優良資產2700萬元,組建呼市廣匯物資有限責任公司,並已於2000年1月18日掛牌;第四,為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1999年,張世榮提出了建立五大市場的建設性構想。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建材市場一期工程已完工,運轉情況良好;煤炭市場建成運營,並在進一步完善;益民市場建設基本完成,招租工作進入尾聲;廢舊汽車拆解市場、汽車摩托車交易市場已動工。物資集團連年扭虧、減虧。

張世榮超前的經濟頭腦,不僅使全系統的經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而且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物資集團實際的改革和發展之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內蒙古日報》、《呼和浩特日報》、內蒙古電視臺、呼市電視臺等媒體都對他的事蹟進行了報導。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張世榮以身作則,帶頭狠?公款吃喝風,嚴肅查處黨員幹部以權謀私的案件,在全系統打擊了歪風,弘揚了正氣。

 

鐵兆義 呼和浩特市回族私營企業家

鐵兆義是呼和浩特地區最早的個體戶,是呼市第一批萬元戶中的一員。

鐵兆義生於1921年,回族。起初,他在呼市回民區通道南街經營粽子、涼糕和元宵,成為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第一家個體工商戶。1981年,他開始經營清真牛羊肉,成為第一家經營清真牛羊肉的個體戶。20多年來,他堅持誠信、守法經營,同時熱心公益事業、扶貧濟困,得到了市場和社會的認可。鐵兆義自製的“五香醬牛肉”在市場上十分搶手。致富不忘回報社會,從1980年起,鐵兆義先後為希望工程、光彩事業、大小清真寺等捐款捐物價值120多萬元。而他生活簡樸,至今仍住在呼市舊城一間20多平米的小平房中。

清心簡樸的生活,誠信公平的經營和為社會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為鐵兆義贏得了榮譽。他是呼市回民區政協委員、回民區商會常委,多次被評為自治區知名企業家、呼市地區納稅先進個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捐資助學先進個人。1998年,鐵兆義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9年被自治區黨委、政府評為“全區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十佳帶頭人”。2001年9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公佈的商標名錄中,“鐵兆義”正式成為注冊商標,成為呼市“放心肉”的代名詞。

 

冀文錦 呼和浩特富泰熱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冀文錦,男,漢族,生於1946年,中共黨員,工程師。呼和浩特富泰熱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內蒙古自治區城市供熱協會理事長。1967年畢業於呼和浩特市交通學校路橋專業,分配到青海省交通二部三處任技術員。1972年到南京工學院進修。他先後參加過南京長江大橋、新疆米蘭河大橋、青海通天河大橋、四川烏江大橋等重點工程的建設。

1985年,冀文錦調到呼和浩特市熱力公司籌備處擔任副主任,分管集中供熱一期工程施工建設。他親自帶領技術人員現場調查,實地勘測,不但加快了工程進度,保證了工程品質,還節約了大量工程費用。他建議在供熱管網前端建計量站,用微機計量供回水溫度和流量,這項合理化建議每年可為國家節約運行費100多萬元。

1991年冀文錦被評為呼和浩特市級優秀共產黨員,1992年被評為呼和浩特市級優秀科技工作者,同時呼市集中供熱一期工程被國家環保局和建設部評為週期短、見效快、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明顯的環境治理優秀專案。1994年,冀文錦被任命為呼市熱力公司總經理,並當選為公司黨委書記。他從抓組織建設入手,狠抓企業管理,使公司原來的基建型粗放管理轉向了企業管理的正常軌道。1995年呼市熱力公司黨委被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1996年該公司被命名為呼和浩特市級文明單位。1997年被評為呼和浩特市“十佳文明視窗單位”和“文明視窗示範單位”。冀文錦也被評為“十佳公僕”和“依靠職工辦好企業的好經理”。

1997年該公司進行體制改革,呼和浩特富泰熱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時公司在用工制度、幹部制度和工資制度上進行改革。從此,企業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由原來需要國家政策性補貼,轉變為每年上繳國家利稅1000萬元左右。公司員工的普遍收入幾乎相當於改制前的五倍。為此,冀文錦連續兩年獲“市長特別獎”,2000年初,他又被評為“市級勞動模範”稱號。

冀文錦領導富泰熱力公司正致力於企業的深化改革。冀文錦現在的目標是,讓呼和浩特這座首府城市早日全部實現集中供熱,早日“還我青城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