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工作坊報告(三)
「左霈日記中的清末民初省港生活」
梁基永博士
左霈(1875-1937),廣州駐防漢軍旗人,有滿族的背景,光緒二十九年(1903)高中榜眼。他的一生雖不算傳奇,而他的日記更被形容為「無?睇」,但當中記錄的生活點滴卻反映了晚清廣州城內士大夫的典型生活狀況、香港近代史以及晚清科舉史,對嶺南文化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
梁博士在報告裡首先提到光緒末年廣州的科舉情況,例如在書院課題上提及西洋的發明,並說明清末科考代考的風氣十分嚴重。左霈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了晚清的社會現象:第一,八國聯軍的入侵曾打亂帝國科舉的進程;第二,當時香港碼頭搜查行李洋煙甚嚴,反映了當時由廣州走私鴉片到香港的普遍;第三,當時由廣州北上趕考的交通十分顛簸曲折,要轉乘不同的交通工具,例如是輪船、火車及驢車;第四,科舉的結果可通過電報得知,當年左氏參與的會試,因順天考場尚未修復,遂借河南試場,左霈考完之後,就到了京城,在京城透過電報得知自己通過了會試,之後參加殿試並高中榜眼,其後有半個月因忙著應酬所以沒寫日記;第五,晚清新科進士入翰林前是可以回鄉,制度比以往寬鬆。
另一方面,左霈家族是十分富裕的,不憂生活。晚清時期,似乎可由左霈娶了潘家的女兒這點看出,滿漢之間的藩籬已經比較淡化。
梁博士提到現今已不能找到左霈在1904-1909年的日記,所以對此時期左霈的遭遇便不得而知了。1909年,左霈被任命為雲南麗江知府。辛亥之後,被派到新政府的「蒙藏院」所辦的《蒙藏報》做主編。1927年,任職清華學堂教授。
後來在1928年,左霈的平凡生活便有著大幅度的轉變。北洋易幟,清華改組,原在清華教書的左霈只能回到廣東。因受到了在學海書樓的文友陳念典的邀請,左霈選擇到香港教書。他在香港的日記也顯露出他在香港生活的艱苦,早上到聖士提反書院教授漢文,午後到陳念典家教其兒子,閒時積極賣字,從上海九裕堂接書法單,又在香港接寫字生意,幫補家用來養活眾多子女。從當時的家教文化可以看出,香港的華人富商都看不起學校教學,均聘請家庭教師,所以當時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大多出身貧困。他在香港的生活十分規律,每天就是回校,教館,去中環發電報,收信寫信,寄書法。梁博士在此特別提到左霈在港有一個理財方法——炒股,如日記在記載的代購中華百貨公司股份等。左霈在香港較為親近的朋友有賴際熙、黃誥等等。
晚年,左霈與學校合作不愉快,學校要他改鐘點、減薪水才能留任。於是左霈選擇辭職,轉到官立夜師範任職。左霈多病,在日記中得知他不時要到國家醫院看病。他身後安葬在跑馬地天主教墳場,為四位安葬於香港的翰林之一,也因此相信他在晚年改信了天主教,但此還有待更深入的考證。
*節目重溫影片已上載到中國文化研究所Facebook,以下是節目重溫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479708642434937/1349215858758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