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項目介紹
項目成員
學術活動
訪問學人
數位典藏
聯絡我們
香港研究資助局協作研究計劃「嶺南文化與世界」
公開講座
公開講座──項坤鵬博士︰「沉沒的歷史──從黑石號、印坦和井里汶沉船談9-10世紀中國瓷器的外銷」
2024年11月11日
9-10世紀時,我國海上對外貿易進入了第一個高峰時期,陶瓷器的大規模外銷可視為其標誌。位於東南亞水域的「黑石號」、「印坦」和「井里汶」沉船,出水了大量的中國陶瓷器,正是這一歷史現象的縮影。9世紀初,「黑石號」沉船從尸羅夫直航來華,回程時從廣州離岸。9世紀末,正如印坦沉船和井裡汶沉船所體現的,在東南亞地區出現了中國陶瓷器外銷的中轉港,地點之一是「箇羅國」,而觸發此事的導火索可能是黃巢對廣州的攻掠。
「嶺南文化與世界」公開講座系列 2024──斯文嶺南
2024年10月27日、11月23及24日
香港公共圖書館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聯合主辦「嶺南文化與世界」公開講座系列2024──斯文嶺南,帶來三場生動有趣的專題講座,描繪嶺南文人活化傳統、接通世界、雅俗雙生的獨特文學風景,展現粵語詩文從古至今的無窮生命力。 本講座系列為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項目之一,亦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將分別於 2024 年 10 月 27 日、11 月 23 及 24 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
午間雅聚暨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公開講座系列──李慶新教授:「大航海時代珠江口灣區貿易與經濟社會變遷(16-18世紀)」
2024年9月26日
15世紀中葉以後,歐洲人全球性海上擴張與商業殖民活動,東亞海域也被納入世界貿易體系,海洋形勢發生重大改變。 明清時期在市場經濟推動下,灣區周邊興起了一批繁榮的工商業港市,形成出口導向的海洋型生產結構與生產方式,與國內—海外市場建立廣闊的網絡聯繫,白銀流通促使灣區貨幣、賦役制度發生轉折性變遷,跨區域、跨國的海洋性人口流動,促使灣區城市人口國際化並成為華僑之鄉。長時段看珠江口灣區歷史,大航海時代是一個重大發展與轉折時期。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公開講座系列2024──李慶新教授:「18-19世紀廣州地區刻書業及其對越南書籍流通」
2024年9月23日
清代廣州作為中國面向東南亞乃至全球貿易的中心性樞紐,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對外圖書交易的大市場。廣州及附近的南海、順德等地均有發達的刻書業,書坊銷售與代刻是書籍流通與刻印的重要方式,圖書市場網絡遠及東南亞乃至歐美地區。在廣東與越南之間,利用海洋紐帶與華商—宗教網絡,形成了「廣州刊刻,嘉定發售」的書籍產—銷「一條龍」的跨國網絡和協作關係,而越南朝廷、使臣、官差,中越兩國士人,以及寺院宮觀、僧人、道士、僑民,是中越書籍流通(主要是漢籍流入越南)的重要媒介。
倪俊明先生主講「廣東古籍的存藏與整理出版」
2024年4月26日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有幸邀得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高級特藏館員倪俊明先生於2024年4月26日以「廣東古籍的存藏與整理出版」為題,主講「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公開講座系列講座。倪俊明先生為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高級特藏館員,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原副館長,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原副主任、研究館員及廣東省文史館特約研究員。
嶺南文化研究專題講座及論文獎2023頒獎禮
2024年4月25日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於2024年4月25日下午四時半舉行嶺南文化研究專題講座及論文獎2023頒獎禮,吸引過百名觀眾現場及線上出席。本屆嶺南文化研究論文獎從2023年8月開始徵集與嶺南文化研究領域相關的論文,並進行評選,以鼓勵海內外在讀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員在嶺南文化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本屆論文獎共收到論文達三十篇,並由多位評審學者進行遴選,最終選出八篇得獎作品。本屆論文獎頒獎典禮有幸邀得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任麥哲維教授作專題演講 ——「都市生活的季節性:以十九世紀的廣州為例」。
左鵬軍教授主講「嶺南學建構和嶺南文化研究的觀念與方法問題」
2024年3月25日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訪問學人── 華南師範大學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左鵬軍教授於2024年3月25日,以「嶺南學建構和嶺南文化研究的觀念與方法問題」為題,主講「嶺南文化研究計劃」訪問學人公開講座。左教授提出嶺南文化研究應加強其內涵性、學理性、理論性、思想性、普適性建設,提高其學術品位、理論色彩和思想價值,朝著更加深入開闊的方向發展,以增強其國內國際傳播和影響力;並指出嶺南學學科體系與學術話語建構是嶺南文化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嶺南學建設的關鍵問題。
左鵬軍教授主講「重新發現那一片戲曲史空間」
2024年3月7日
2024年3月7日,「嶺南文化研究計劃」訪問學人── 華南師範大學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左鵬軍教授以「重新發現那一片戲曲史空間──近代傳奇雜劇的價值重估」為題,主講中國文化研究所午間雅聚暨「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公開講座系列講座。在是次講座中,左教授梳理了近代戲曲文獻的發掘、出版和研究。
鄒穎文女士主講「《海角嚶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述介」
2023年10月19日
鄒穎文女士於2023年10月19日以「《海角嚶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述介」為題,主講中國文化研究所午間雅聚暨「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公開講座系列講座。鄒穎文女士,任職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輯有《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叢書》多種,包括《李景康先生百壺山館藏故舊書畫函牘》及《香港古典詩文集經眼錄》初編與續編等。近輯《海角嚶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合編)。 聯合書院蘇文擢教授(1921-1997)與國學名宿何叔惠先生(1919-2012)二人同祖籍廣東順德,均系出書香望族,從事教育,桃李滿門。鄒女士通過蘇文擢教授五十年代來港後寫與何叔惠先生(1919-2012)的信函、詩詞、序跋,藉以瞭解二人友誼、生活及身處的社會狀況,並探討早年南來文士境遇及嶺南文化在香港的傳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