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體驗:
培育心與靈的卓越
中大是孕育未來全球領袖的搖籃:一群德情兼具、擁有企
業思維、富創新精神和能力,志以終身貢獻社會的領袖
培育學生成為有責任感的全球公民和領袖是深深植根於大學的願景。
2019–20年度,大學一年級迎來了約四千三百位青年男女,加入這個充滿關懷和文化多元的校園。2019年本科生人數是一萬七千六百一十一名,當中二千四百七十七名為非本地生,佔本科生人數百分之十四點一。大部分非本地生(一千五百零四名或百分之六十點七)來自國內,其餘(百分之三十九點三)來自海外五十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研究生的非本地生比例更高,2019年一萬三千一百八十三名研究生當中,六千零六十五名(百分之四十六)是非本地生,大部分來自國內。2019年,中大學生總人數是三萬零七百九十四名,當中八千五百四十二名(百分之二十七點七)是非本地生。
交換生使學生人口更加國際化。中大的二百八十二個交換計劃夥伴分布三十六個國家和地區,名副其實是一所全球化的大學。
全球與本地:融合的地平線
大學推動國際化之餘,並無忽略學生對國家和本地社會的認識。國際視野與本土認知並不互相排斥,反而是互相增益。對自身的文化認識能更深廣,就不會困囿於狹隘的地方主義,且更能理解和透徹審視全球議題。我們給校園裏的本地和非本地生的正是這種「全球在地化」的學習體驗。
現時,大學為豐富本地和非本地生的學習體驗,設定了多種課程和活動,不少以中國和香港社會為焦點,包括歷史、文化、語言,以及當前的發展和挑戰。外國語言和文化課程從不或缺,報讀率一般也不俗。此外,為促進學生共融,眾書院和各服務單位也攜手合作,其中包括籌劃不同文化的節日慶典,和由學生主持的手工藝和烹飪等充滿國際風味的興趣班等。藉這些非形式學習和文化活動,推廣跨文化認識和互重精神。
上述活動雖然一般受到參加者歡迎,不過仍可推展得更遠更廣。香港在2019年下半年經歷的社會動盪,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潮,影響所及,我們更需要倍加努力,締造一個生氣勃勃而和諧的校園。大學在逆境裏因時制宜,通過電子學習維持教育課程,但校園生活所遭受的擾亂,對許多學生的精神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過去數年,大學盡人力物力改善學生的精神健康,推出帶學分的正向心理學課程,加強學生事務處心理健康及輔導中心的服務,為「中大有晴」(本為一個提升學生對精神健康的意識的運動)注入新活力。然而,面對惡劣環境,我們必須多加努力,才可改善學生的身心健康,使他們變得更加堅毅,更能應付逆境。
社會的政治紛爭,導致校園氣氛也劍拔弩張,這是大學另一需急切處理的問題。我們已做好準備,致力推動多元與共融,以建立和諧校園為目標。這將是《中大 2025》的重要內容。
同樣重要的是大學將確保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得到一切需要的幫助和支援。大部分學生都已熟習線上學習,大學在籌備「新常態」的教與學時,必不會讓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在這方面落後於人。
四重規劃
在仍然充滿不確定因素和挑戰重重的環境下,大學將在未來五年採用四重策略,讓學生能在學習經驗裏面有所裨益,培育出優秀的素養,明確的目標,負責的態度。這個四頭並進的策略涵蓋人與己、人與他者、人與社會三個層面的學生體驗:
路線圖
上述四頭並進的規劃,合併為一張路線圖,讓學生經歷人與己、人與他者、人與社會等不同層次的體驗,準備就緒,由投入參與踏上人生路到活出豐盛的生命,終身受用。
個別學生可視乎其個性、能力、身處定位和準備程度,在路線圖的任何一個階段加入,展開體驗歷程。
啓發 |
|
探索 |
|
采納 |
|
演化 |
|
繁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