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的目標十分多元,可以是探索、描述、或是解釋性。一般來說 ,探究流程分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擬訂探究計劃
探究過程先由定題開始。學生在開始的時候往往只有一個籠統的探究範圍或主題,如資訊及通訊科技。主題本身只能劃出一個範圍,而不是提供一個可探究的方向和題目。第一階段的首要工作便是把主題有效收細,從現象中隔離一些可能存在的因果或相互關係,並就此擬訂一個明確並可探究的程序,以驗證現象的因果由來。
這階段的工作往往跟背景資料搜集同步進行。背景資料泛指一切與探究主題相關的素材。這些素材可以是印刷、抄寫、或電子儲存的資料。學生可先在圖書館和互聯網進行檢索。一般而言,可把背景資料歸類為非統計的記錄文件、統計數字、專題報告和其他文獻報導。記錄文件和統計數字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始資料,有助學生快速掌握現象的概況和趨向。專題報告和文獻報導則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導讀。學生可通過背景資料蒐集,參考前人累積的探究成果並吸取其經驗,作為借鏡及避免過份的重複。曾經探究的題目不一定沒有探索價值,但學生必須辨別自己的探究角度和設計跟前人所做的有何不同,對議題所作的貢獻又是甚麼。即使探究角度類同,亦可就不同的實徵區域探索,復證理論的應用性。
在檢閱背景資料的同時,應逐步組織及把相關資料節錄存檔,並辨識主流討論的重點和方向。例如:
- 背景資料集中爭論那些問題?當中是否有什麼重復提及的現象?
- 這些現象牽涉什麼事物和關係?
- 過往的探究員如何立論?常用的探究形式是什麼?
- 提及的現象和關係在近年有否出現什麼新趨向?
- 綜觀上述資料,是否有什麼可作跟進、或被忽略了的議題?
例子一: 資訊及通訊科技
例子二: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一個好的探究題目必須具備高度的可探究性,這課題將在第二課中詳述。
探究題目確立後,下一步的工作便是訂立探究工作計劃。學生需就背景資料的討論,建構自己的分析框架。這框架須點出問題可能牽涉的相互關係或趨勢,而探究的目的便是驗證或測量這些關係。簡單來說,這階段的工作包括:
-
鎖緊探究題目中的關鍵概念
- 點出可驗證或測量的相互關係或趨勢
例子一: 資訊及通訊科技
例子二: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擬訂探究目標和可測量的關係以後,便也邏輯上清晰所需素材。學生可列舉所需的資料,然後決定用那個探究方法尋找數據。 探究方法主要分為量性 ( quantitative )(如問卷調查)和質性 (qualitative) (如深入訪談)兩大類,而選取準則主要取決於探究內容和目的。有關各類方法的導論,請參看本課的第五部份。
- 第二階段:蒐集數據 /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