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 page 16

15
SPOTLIGHT
NOV 2015
UMP
大學廣場
斗笠手套和靴子——實習同學
滿身裝備,第一次落田採蓮子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學生記者:楊鈺舟
在自然學校,夏令營的小朋友忙
著記下一天的所見所聞:「羊原
來很會吃,搬草餵羊真累啊!」
自然之友
實習同學與流動人口的兒童一同探討城
中村的環境衛生問題,再以話劇形式,
讓村民了解環境衛生的重要
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
從實習回來的同學在文化廣場組織義賣,
將雲南婦女的手作帶回中大,希望引起校
內師生對雲南流動人口問題的關注
2015
年夏天,
39
位同學攜着對香港社會的思考和個人
生命的探問,以及滿箱行李的好奇和疑問,遠赴內地
及台灣不同地區,參與「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2015
」,
在非政府組織(
NGO
)中實習兩個月。
今年計劃分別有六間內地和兩間台灣的合作機構,涵蓋了不同範疇
的社會議題。針對急速城市化所產生的流動人口,北京有「工友之
家文化發展中心」在勞動社群中組織文藝活動和維護勞工權益;雲
南有「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為城中村社群提供社區支援服務。
關注在城市以外受忽略的邊緣社群,江蘇有「格萊珉鄉村銀行」,以
孟加拉的格萊珉農村銀行為藍本,為陸口村的婦女提供小額信貸;
貴州有「鄉土文化社」結合農村青年發展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需
要,開展文化保育工作。
在台灣,有以另類社區發展模式、建立社區意識和文化、推動永續
生活的「北投文化基金會」和南投埔里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探
索社區,營造不同的可能。而計劃中兩岸的機構,都在各自的領域
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實習期間,同學置身
NGO
工作的最前線,了解機構如何動用有
限資源,在特定社會環境中回應社區問題。他們亦親身體驗聽起來
概括抽象的社群工作,如何在機構日常的、或有難度的、或反覆瑣
碎的事務中蘊積成形,和社群產生互動,發揮充權和陪伴的力量。
同學在兩個月裡扎根社區,和機構一同參與推動社會改變,更從中
經歷深刻的個人轉變。深入社區,意味著須在跟原有生活迥然不同
的地方裡調節適應,才能融入社群、連結社區。這種調適的經驗,
在於每位同學,都是獨特及無可取代的。在這樣的自我探索中,同
學會接觸到新鮮的人、事、物,以各種故事為收穫,從中釋放對生
活和社會狹隘的想像,並在新的視野裡,認清個人和認識自己身處
的社區。
NGO
實習讓同學看見「人」的工作,在探索的歷程中,編織起心目
中世界的圖像。惟有這樣一點一滴親身經驗的累積,才能轉化為對
世界、對生命、對自我一種深刻而連綿不斷的體悟、認識和行動。
實習同學和龍額青年一同
家訪,用文字和影像紀錄
村落的家族歷史
鄉土文化社
沿心之路 編織旅圖
1...,6,7,8,9,10,11,12,13,14,15 17,18,19,20,21,22,23,2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